您的位置:首页 >新闻频道 > 国内 >

浅谈传统文化对检察文化建设的几点借鉴

时间:2014-05-20 18:40:52 来源:

  前言

  “凡是超越本能的、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,都属于文化;或者说,‘自然的人化’即是文化”(《中国文化概论》)。关于“文化”一词,在中国古汉语中早已有之。《周易.系辞》载:“物相杂,故曰文”,这里的“文”指各色交错的纹理。《周易.系辞》曰:“男女构精,万物化生”,在这里“化”的意义为改易、生成、造化。《周易.贲卦》曰:“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;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”。这段话说明治国者须观察天文,以明时序之变化;观察人文,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。在这里“文”与“化”并联使用,“以文教化”的思想非常明确。

 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,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经、史、子、集,浩如烟海。仅周易一书,其作为经(四书五经)学之首,历代注解中的名著就有两千多种。本文仅以传统文化中的周易为例,试述其对检察文化建设的几点借鉴价值。

  周易简介

  周易约成书于西周初期,其最初是对卜筮内容的系统总结,故《汉书.儒林传》有“及秦禁学,易为卜筮之书,独不禁,故传者不绝”之说。后来,经春秋时期孔子的注解,逐渐演变成为一部阐述儒家思想的哲学古籍。《汉书.孔子世家》载有:“孔子晚而喜易,韦编三绝,序彖、系、象、说卦、文言”。至西汉经学兴起,周易始称《易经》,并被列为群经之首。据《汉书.艺文志》记载,周易分上下经及十翼(彖、象、文言、系辞、说卦、序卦、杂卦)共十二篇。

  周易上下经仅有四千九百多字,加上十翼(即易大传)不过两万多字,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。因而除了儒家之外,诸子百家也多用周易阐发自己的主张和观点。如魏晋时期魏伯阳著《周易参同契》,用周易解说道家炼丹思想;唐代僧一行著《易纂》,引周易阐释佛家思想;孙思邈将周易辩证思想应用到中医理论中,并言“不知易,不足以言大医”;宋代周敦颐发微周易思想作《太极图说》,开宋明理学之先河。对于周易思想的这些发挥,清代纪晓岚在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中作了全面的总结说:“易道广大,无所不包,旁及天文、地理、乐律、兵法、韵学、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,皆可援易以为说。”这些基本说明了,汉代以后,周易一直作为一部哲学古籍在被广泛应用,尽管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哲学著作。

  周易文化对检察文化建设的借鉴

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。检察文化是新时期我国先进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创新和发展。“易经的经文中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,在中国哲学史中是重要的著作,对于中国哲学史的发展,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,都有深刻广泛的影响”(《易经的哲学思想》)。今天,我们从人文的角度来看,周易中不乏有道德、伦理、法律的优良文化成果,值得我们借鉴。

  一、关注民生,贴近群众

  周易《屯》曰:“以贵下贱,大得民也”。《泰》曰:“天地交而万物通也,上下交而其志同也”。周易认为行政者应当重视群众作用,加强与群众之间的交流,与群众同心同德,才能获得民心,得到群众的真正拥护。《益》曰:“损上益下,民说无疆,自上下下,其道大光”。《节》曰:“节以制度,不伤财,不害民”。《兑》曰:“说以先民,民忘其劳;说以犯难,民忘其死。”周易认为行政者应适当减少上层人士的财富,以此来增益下层群众,更要在立法和制度设定层面避免伤财害民,而且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,共命运。这样才会使人民群众从心底里欢喜,才会得到人民群众任劳任怨、舍生忘死的支持和拥护。

  二、与时俱进,改革创新

  周易《系辞》曰: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,“功业见乎变”,“日新之为盛德,生生之为易”。周易从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出发,认为事物运动发展的本质是变革和创新,行政者要有自强革新的精神。《文言》曰:“终日乾乾,与时偕行”,《革》曰:“天地革而四时成,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”。这种变革和创新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,既要适应世界发展的大趋势,又要合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。

  《艮》曰:“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,动静不失其时,其道光明”。行政者进行发展改革,废止旧制度,推行新制度,要雷厉风行不失时机,才能前途光明,不断推动社会前进。

  三、明罚敕法,慎刑宥罪

  周易《噬嗑》曰:“先王以明罚敕法”,《姤》曰:“后以施命诰四方”,《豫》曰:圣人以顺动,则刑罚清而民服”。周易主张国家法令要公开明确,赏罚要清楚,让群众对法律信服。《容斋随笔》对上述周易思想评价说:“周易六十四卦,而以刑罚之事著于大象者凡四焉……圣人知刑狱为人司命,故设卦观象,必以文明为主”。刑事案件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死性命,因此审理刑事案件在适用法律和程序上都要公开明确。

  《旅》曰:“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”。 周易主张司法者既要做到谨慎用刑,又不能对审案久拖不决和长期羁押嫌犯。《中孚》曰:“君子以议狱缓死”,《解》曰“君子以赦过宥罪”。对于死刑类重大刑事案件要先经过审议程序,不要立即执行,以保证不杀无辜;而对于轻微的刑事犯罪,可以予以宽宥。

  周易还提出治国者要谨慎的处理政务,“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”。要防微杜渐,居安思危。《系辞》曰:“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”,《既济》曰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”。

  周易还载有司法权独立行使,不受行政权干涉的法治萌芽思想。《丰》曰:“君子以折狱致刑”,《贲》曰:“君子以明庶政,无敢折狱”。用刑(审理刑事案件)为折狱者(司法机关)之专责,行政者不敢越俎代庖。

  在人伦道德方面,周易倡导做人要仁义忠诚,谦虚宽和。《说卦》曰:“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”。《文言》曰:“君子体仁,足以长人”,“利物,足以和义”。周易对仁和义非常重视,认为这是做人的根本,提出行政者要有体恤和爱护人民之心,施惠于人民,同时还要做到公平合理。周易还用“王用三驱,失前禽(《比》)”的故事,来喻导王者的仁爱精神。天子狩猎,左右后三面合围,网开一面,不忍杀绝。

  《文言》曰:“君子进德修业,忠信,所以进德也;修辞立其诚,所以修业也”,“宽以居之,仁以行之”。周易强调做人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,要忠诚老实,对国家尽忠职守,对事业忠心耿耿,对朋友诚信对待。而且要待人宽厚,保持和谐。

  《谦》曰:“劳谦君子,万民服也”,《咸》曰:“君子以虚受人”。周易认为有功劳而又能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,才会真正让人民心悦诚服。

  综上,周易提出民本思想、创新思想、法治思想,弘扬优良道德思想,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、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人格品质的提升,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。

  结束语

  魏晋以后,周易成为封建科举制度的必考书目,并对封建王朝的治国安邦起过重要作用。唐代名相魏征以“作训垂范,为纲为纪”的政治需要而编《群书治要》,曾列周易为首篇。但周易毕竟是源自中国奴隶制社会,历经封建社会的古籍,不可避免存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思想,并且带有大量的巫术文化与鬼神信仰成分。尤其是在宋明以后,道教华山派将用于占筮的周易术数内容传入民间,被许多江湖术士用作谋生的手段。民国易学家尚秉和对此曾有谈及:“至明纳甲大家程良玉,得苕上张星元秘传……一时占验,遂为星元家所未及,由是与周易辞象乖矣,沿至今日,虽市井略识字者亦皆能之,而缙绅遂鄙之,以为不足道。”但这些术士良莠不齐,这也是长久以来,周易被作为“传统的预测术”的负面概念而一直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。作者: 由华翰

热文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