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新闻频道 > 人物 >

陈央:公车改革还有哪些未竟之问

时间:2014-07-17 17:17:34 来源:

  《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》和《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》16日下发,按照新方案,我国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,取消一般公务用车。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,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。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、处级800元、科级及以下500元。(人民网7月17日)

  公车改革经历了长达20年的蛰伏,终于算“呼之欲出”了,中央发文正式启动了公车改革程序,通过自上而下的强势姿态化解阻力,力求根治“车轮上的腐败”,破解旧制下公车弊大于利的陋习。但对于公车改革方案,公众在点赞之余也存在诸多疑虑。

  一来,取消的公务用车该去哪儿,这背后会不会存在灰色交易空间。被取消的公务用车,在处理过程中,也可能存在贱卖的可能,贱卖背后也掩藏着权钱交易的空间。个别投机者利用相关干部,通过特殊渠道来获取这些公务用车也极有可能。公车拍卖若制度不健全必然滋生权钱交易的灰色空间,最终导致国家财政的流失。

  二来,伴随公车取消的还有大批司机,这些司机的安置无疑是重头戏。大部分司机都直接听命于大领导,个别甚至习惯了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”的优越感,心高气傲。加之,司机大部分属于专职,对行政工作不熟悉,要换做其他岗位一时难以升任,有的司机还将自己当做司机,占位不站岗;另一方面,部分领导苦于公车司机“劳苦功高”,也可能存在“格外照顾”的情况,导致司机安置“待遇”千差万别,实乃有失公正。

  另外,统一车补会不会沦为变相福利。在车补方案中,只是按级别定了车补标准,但不可否认,公务出行存在变动性,且在公务机关中,并非所有人都出差频繁,若全部“吃大锅饭”,经常外出办事的岗位便“入不敷出”,而其他“按兵不动”的干部自然“坐收渔翁之利”,容易造成干部不愿公务出行,甚至遇事推脱责任的情况。久而久之,公车补贴就只剩下福利之名。

  公车改革势在必行,但在公车改革这条路上,我们要搬掉许多“大石头”,这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完善和细化配套制度,推进公车改革之路的阳光透明,才能避免改革成为“拆了东墙补西墙”的无用功,才能让改革带来新生。

热文推荐